葫芦僧判葫芦案,葫芦老板种葫芦
《红楼梦》里有个葫芦僧判葫芦案的故事,“葫芦”就是“糊涂”,讲封建官吏草菅人命、给权势阶层做走狗。
今天的司法机关,非那时可比。但,粗暴片面的执法工作照样会制造很多不和谐音,激化甚至制造矛盾。下面就举两个有凭有据的例子。
某离婚案,开庭前法官私下问双方怎么分财产。男方说:“如果她不要房子,我可以……”,没说完就被法官打断了:“不要这么复杂!就说你要什么、不要什么,两者之间没有联系!”。男方有点懵,迅速想了一下:我‘不要’而她‘要’的,肯定给她了;双方都‘要’的,也不一定给我。我本想放弃某些财产好和好散,而法官说“两者没有联系”,那我为什么要白白放弃呢?于是他坚定地说“我全都要!”
那一边女方也同样。开庭时吵得昏天黑地,事后法官又给双方打电话,说愿意调解的话就不判了。还有啥用?谁还相信对方?都怕法官觉得自己好说话,都坚定表示“我全都要!!”
最后虽然判了,但双方都恨得咬牙切齿,陷入执行难,现在还挂在宝山区法院呢。
第二个例子是我自己。前面我去松江劳动仲裁起诉了超群无损拖欠我的竞业补偿。我在庭审时讲了我所依据的法条,其中一条是《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沪高法(2009)73号》,里面讲到补偿范围是 20% 到 50%。但是仲裁员却只根据《最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(四)》,只判给我 30%。其实,沪高法的 50% 和 最高法的 30% 并不矛盾,因为最高法是这么说的:劳动者要求 30% 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
30% 是劳动者可以要求的下限。另一方面,沪高法的说法是:协商不一致的,按 20% - 50% 支付。
两相结合,应该在 30% - 50% 之间浮动。
请注意超群无损在竞业限制方面的一系列卑劣行为:故意在劳动合同中只写对员工的限制、不写超群无损的义务;诱导甚至强迫员工签署极不公平、绑定分外要求的《竞业协议》;用文字游戏把竞业范围弄得很模糊很大;用“赔偿全部损失”等于法无据的要求恐吓员工;当员工受骗而履行了竞业限制、牺牲前程之后又突然改口说竞业限制一开始就不存在、耍赖不给钱。扒扒超群的保密和竞业协议(含音频)超群投诉本号 / 扒扒超群离职的那些坑仲裁归来话超群
对超群无损的这些行为,我在仲裁申请书里、在庭上都揭露了。这么恶劣的行为,仲裁员也只是判了最基本的 30%。那请问:对那些谨小慎微遵章守纪的公司,仲裁员难道能判给它们低于 30% 的补偿吗?
所以我说:松江的这个仲裁,表面上是帮了超群无损,实际上是坑了全松江。这种仲裁就是告诉企业:你在竞业限制方面想怎么干都行,哪怕打着竞业限制的旗号干别的也行,员工忍了你就赚了,员工不忍你也没有损失,我会让你只付本来就该你付的钱。这样一来,有几个企业还在乎“良心”呢?我说这种裁决是挑唆全松江的劳资关系,没冤枉他吧?
在公司这种“小社会”里,粗暴片面的工作安排同样败坏风气,而且见效更快、更彻底。法官、仲裁官工作失误甚至腐败,还有上级机关和社会监督。通过改进工作方法、惩处贪官污吏,能让社会恢复信心。但公司里,特别是一些本质上是个体户(尽管表面上可以是外资)的公司,谁来监督?哪怕明明是老板自己搞砸的,也有人主动给他擦屁股,趁机献殷勤。这种公司里,只有两种人:
1、不思进取的人,想的是怎么证明自己没有过失,不该为失败承担责任,别把自己开除了;
2、积极进取的人,想的是怎么讨老板欢心,维护老板面子。将来“上市”,自己也能捞点。
这种公司还做梦“上市”,我看“上吊”更合适吧?
最后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,看看公司风气怎么变化。超群无损是做 X 射线管的,因为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大量投诉和退货。实在是没法向客户“解释”了,老板唐志宏决定做个检测装置。就是把 X 射线管放在灌满油的铅箱里,用 HAMAMASU 的传感器看它发的射线稳定不。开始的方案是在铅箱侧面开个能透 X 射线的窗,把传感器放侧面。我弄了两天也不行,对唐说应该把窗口改在上面,不知怎么回事他就是不同意。当晚天都快黑了,我和小周在车间里继续调。侧面布局根本没法把传感器和 X 射线管对准,我们反复尝试都是无用功。这时唐板着脸带着一帮人来了。我至今不明白他带着那队人干什么,又不是真正干活的,可能是起个仪仗队作用吧。他过来先瞪着眼睛问我“他(小周)是谁?供应商怎么跑进来了?!”小周尴尬地站着。他刚来两天,还没发劳动服。我心想:不到 200 人的小公司,你还不知道招进来的人?装蒜!
当然我还是很客气地介绍了一下身份。唐也不理我,直接让 XX 看机器,XX 连声说“这个窗口可以放侧面,完全可以!”。于是唐就当场宣布 XX 来做这个项目,我也就夹着尾巴退出了。不过听说后面还是比较顺利的,检测装置还是做出来了,虽然投诉和退货没有减少。
我很好奇侧面是怎么对准的,有天就专门去看了一下。呸,哪有什么侧面对准,传感器根本就在上面!
很久之后,唐指责我没有贡献,我就举了这个例子。我问他:我坚持正确意见却被你换掉,你知不知道传感器最终还是放在上面了?他没回话,他也没法说:如果他不知道,说明他没领导力,被下级骗了;如果他知道,说明他冤枉我还说我没贡献。不管知不知道,至少技术上他(美国某大学实验物理博士)不行。
你说,给这种人工作有什么意思?这种公司有什么希望?
想深入分析 上级思维的特点和根源,推荐:《新下级学》第六章第五、六节——底线、思维的特点和根源